端午节:绵延千年的诗意与情怀

2018-07-16 2654 收藏至看单

来源:中国网

当春天的气息一扫而空,在盛夏的开端,中国人迎来了一个延续两千多年传承下来的传统节日:“端午”。端午节与春节、清明节、中秋节并称为中国民间的四大传统节日,也是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。它流传下来的故事,是中国人的宝贵财富。

端午节起源于中国春秋战国时期。关于端午节有许多民间传说,其中流传最广的,当属著名诗人屈原的故事。屈原,是战国时期楚国的大臣,他倡导富国强兵,却遭小人陷害,被赶出都城。流放期间,写下忧国忧民的《离骚》、《天问》等诗篇。后来,楚国被秦国所灭,他悲愤之下投江以身殉国。楚国的老百姓非常悲痛,纷纷划船相救,这就逐渐发展成龙舟竞赛。百姓又怕鱼吃掉屈原的身体,用竹筒装米投入江中,后来演变成了吃粽子的习惯。

千百年来,屈原的爱国精神和动人诗篇深入人心,端午节划龙舟吃粽子的习俗也代代相传。每年端午,中国各地都会举办各式各样的赛龙舟活动,吸引大批选手参赛。每当开赛号令一响,龙舟上几十人集体划桨,伴随着振奋人心的鼓声、围观市民的呐喊助威声,向着终点的杆子飞驰,场面十分壮观,把节日气氛推向了高潮。此外,龙舟比赛的竞技精神也吸引了各国的体育爱好者,流传到德国、美国等国家,形成了固定的比赛项目。

除了龙舟比赛,吃粽子也是端午节的固定“节目”。粽子跟饺子、汤圆一样,都是中国人极为重视的传统食物。它由粽叶包裹着糯米蒸煮而成,种类非常丰富。从包裹的馅料看,体现出中国南北方饮食习惯的差异。北方喜欢包红枣、豆沙,南方则喜欢鲜肉、火腿、蛋黄等。如今,每逢端午节,仍有许多中国老百姓选择自己包粽子。粽叶的清香和糯米的甜香,品味出来的是家的味道。

一个粽子,勾起舌尖上美好的记忆;一叶龙舟,蕴含着拼搏向上的精神;屈原的故事,背后是深厚的家国情怀。端午节,不仅融入了中国人的生活,更承载了中国几千年的丰富历史和民族精神。

最新推荐

评论 ( 0)

请先登录 后发表评论

全部评论